新產業:國產化學發光免疫診斷龍頭企業,公司收入、利潤持續增長
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12 月成立,2020年5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自成立以來,公司已深耕化學發光領域 27 年,屬于國內化學發光領域的一線梯隊。
公司于2008年9月順利完成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儀的注冊,并于2010年2月成功推出上市,實現了該領域國產醫療器械的零突破。2016年,公司成功推出“模塊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統”,實現對公司產品線的擴充。2017年,公司通過美國FDA510(K) 審核,成為中國第一家獲得美國FDA準入的化學發光廠家。2019 年,公司自主研發的丙型肝炎化學發光產品成功通過歐盟 CE List A 認證,成為中國第一家丙肝試劑榮獲歐盟CE認證的化學發光廠家。2020年,公司獲中國第一張化學發光領域IVDR CE認證證書。2022年,公司在小分子物質檢測方面取得國際性突破,徹底解決小分子檢測技術難題、實現產品商業化。此外,公司于2022年推出生化分析儀C8及 61項配套試劑,以及數字PCR系統MolecisionS6,進軍生化診斷和分子診斷領域。
公司發展歷程
來源:公司資料
公司股權結構穩定,經營管理專業。截至2023年一季報,公司實控人翁先定先生擔任公司董事,通過西藏新產業間接和個人直接持股29.92%,目前不直接參與公司經營。董事長兼總經理饒微先生為公司核心決策人員和技術領頭人,直接持股13.76%,與其一致行動人之一饒捷合計持股16.95%。
在新產業成立兩年后,饒微先生進入公司,主要負責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的設計和應用研究,創新性地將納米復合磁性微珠、ABEI發光物的合成、免疫分析技術相結合,建立了磁分離直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在饒微先生的帶領下,公司推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使新產業成為國內最早建立起直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完整平臺并產業化的公司,為新產業成為國內化學發光龍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產業股權結構圖(截至2023年一季報)
來源:公司資料
成本優勢顯著,保障供應鏈安全。公司始終認為原料是影響試劑性能的關鍵因素,并高度重視試劑原料的品質。為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公司于2013年開始組建試劑關鍵原料研發及生產平臺,先后搭建分子表達、蛋白純化、小分子修飾及有機合成、單克隆抗體及多克隆抗體技術平臺,專門針對采購困難、價格昂貴、品質不穩定的原料品類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減少對原料供應商的依賴。
依托四大技術平臺,構建強大產品競爭力。公司現已建立納米磁性微球研發、試劑關鍵原料研發、全自動診斷儀器研發、診斷試劑研發四大技術平臺。依托四大技術平臺,公司已實現納米磁性微球、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70%以上發光免疫項目的抗原抗體、校準品的自研自產。打造完整的產業鏈研發平臺,有效提升新產品的研發效率以及加快老產品的升級迭代,構筑了強大的技術護城河。
新產業四大研發平臺
來源:公司資料
公司化學發光產品線完善,進軍生化、分子診斷領域。目前公司在體外診斷領域擁有4類產品①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X系列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MAGLUMIX3、X6以及X8分別滿足客戶對低中高速的差異化需求,配套化學發光試劑涵蓋腫瘤標志物、甲狀腺、性腺、傳染病、炎癥檢測、肝纖維化、骨代謝、糖代謝等多個品類較為完善的試劑項目。②全實驗室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已推出超高速生化免疫流水線HX8及SIB、新產業-日立全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TS、新產業-賽默飛全實驗室智能化流水線SATLARS-TCA以及高速生化免疫流水線CX8。③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截至2022年底,公司擁有5款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及61項配套試劑,配套試劑涵蓋腎功能、肝功能、特種蛋白、脂類等檢測項目。④分子診斷產品: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MolecisionMP-32、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MolecisionMP-96、數字PCR系統Molecision®S6、全自動分子診斷系統Molecision®R8及其核酸提取試劑。
——2017-2019年公司營收增速維持在21%-24%水平,業績穩定增長。在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的銷售帶動下,2020年營收增速為30.53%。2021年營收增速下降為15.97%,主要系國內疫情反復導致的醫療機構的診療數量下降,以及海外疫情政策變化導致公司新冠發光檢測試劑收入大幅下降,相應減少2.54億元。2022年營收30.47億元(YoY+19.70%),實現恢復性增長,一是因為國內業務逐漸擺脫疫情影響;二是因為海外裝機量帶動常規業務快速發展。2023Q1實現營收8.76億元(YOY+17.91%),在上年高基數情況下,仍然實現穩健增長,主要由于國內市場如期恢復使得國內大型機發貨速度進一步優化。
2017-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從5.38億元增長至9.3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40%。由于儀器銷售政策調整以及股份支付費用增加,導致2021年歸母凈利潤增速降為3.68%。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3.28億元(YoY+36.38%),增速恢復高值的原因在于業績恢復性增長以及沖回股權激勵費用和匯兌損益變動所致。2023Q1歸母凈利潤3.55億元(YOY+15.10%),在上年高基數情況下,仍然實現較為穩健增長。
公司營收(億元)及同比增速(%)
來源:公司資料
2017-2022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億元)及同比增速(%)
來源:公司資料
X系列機型帶動儀器裝機,大型醫療終端客戶數量持續突破。公司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的全球累計裝機由2018年的10200臺增長至2022年的26500臺,2022年新增裝機5900臺。公司于2019年8月、2021年3月分別推出MAGLUMIX8、X3,帶動公司2020-2022年新增裝機量CAGR達35.78%。2023Q1國內外X8新增裝機228臺,繼續維持較高增長態勢。公司于2022年10月底推出MAGLUMIX6,實現X系列低中高速機型全覆蓋,將進一步推動公司儀器銷售業績的增長。通過X系列設備的持續推廣,公司有效拓展了國內大型醫療終端客戶數量,截至22022年末,公司在國內市場的三級醫院終端客戶數量達1380家,公司產品的三甲醫院覆蓋率提升為55.66%。
2018-2022年公司全球新增銷售/裝機量(臺)及增速(%)
來源:公司資料
試劑貢獻主要營收,國內業務為主。2020-2022年試劑占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 77.68%、74.69%、71.77%?;诨瘜W發光檢測系統的封閉特性,儀器的裝機帶動試劑的銷售,試劑類收入是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0-2022年公司國內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 59.13%、69.90%、68.17%,國內和海外營收顯示出齊頭并進的趨勢。2023 年一季度,國內市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47%,海外市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81%,國內市場增速略低于海外主要由于國內市場上年同期較高基數所致。
2017-2022年公司試劑類和儀器類營收(億元)及同比增速(%)
來源:公司資料
2017-2022年公司國內和海外業務營收(億元)及同比增速(%)
來源:公司資料
試劑類毛利率保持平穩,低毛利率的儀器銷售增加導致公司近年綜合毛利率下降。由于公司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較強的試劑定價能力,2017-2022 年公司試劑類毛利率始終維持在 90%左右的較高水平。隨著 X 系列機型的推出,公司重點布局儀器裝機,儀器營收占比由 2019 年 21.17%提升至 2022 年的 28.03%,由于儀器毛利水平較低,導致綜合毛利率的下降。
2017-2022年公司綜合毛利率、試劑類毛利率及儀器類毛利率(%)
來源:公司資料
本文相關報告
立鼎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全球及中國化學發光設備行業市場研究報告》是基于國家部門統計機構、行業協會、權威研究機構、第三方數據庫(wind)以及本研究中心的數據積累的基礎上編撰而成。報告主要對我國化學發光設備的外部發展發展環境(政策影響、技術趨勢影響等),化學發光...
立鼎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化學發光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是基于國家部門統計機構、行業協會、權威研究機構、第三方數據庫(wind)以及本研究中心的數據積累的基礎上編撰而成。報告主要對我國化學發光行業的外部發展發展環境(政策影響、技術趨勢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