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汽車軸承業發展,國產替代邏輯清晰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國產替代邏輯清晰。自2015年《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來,有關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支持汽車軸承行業發展,促進相關產品的自主化和國產替代。2019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將大功率電力/內燃機車軸承、使用壽命25萬公里以上的輕量化低摩擦力矩汽車軸承及單元等列入鼓勵類;2021年,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發布《全國軸承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我國軸承產業由全球軸承產業鏈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提高國產軸承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滿足主機配套需求并替代進口。
汽車軸承行業的相關政策文件
資料來源:政府網站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整車及零部件配套體系的穩定性受到沖擊,部分零部件面臨斷供風險,供應鏈的靈活性、安全性訴求進一步凸顯。根據UNComtrade數據,2020年中國汽車的進口零部件對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四個國家的依賴度為69.5%。疫情期間,國產供貨在降低運輸成本、縮短供貨周期、提高協同能力等方面的優勢被進一步放大;中國整車企業正將更多的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納入配套體系,加大對高端零部件的本土采購,關鍵零部件的深度國產化進程有所提速。202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對上述四國的進口依賴度為66.8%,同比降低2.6pct。分析認為,軸承作為汽車產業的關鍵零部件,自主化是行業發展主線,在政策端受益于政府支持,在市場端將隨技術升級和集中度提升而逐步落地,而疫情擾動則倒逼國產替代進程加速,有望為優勢汽車軸承企業打開高端市場增量空間。
中國汽車零配件對疫情國的進口依賴程度(%)
資料來源:UN Comtrade